我在TW学习的一个月
我在TW学习的一个月
TW不是台湾,TW的全称是ThoughtWorks(思特沃克),据说在业内口碑相当不错。我们公司邀请了他们来培训我们新入职的员工。
从7月10日开始,我们踏上了为期一个月的敏捷全栈开发训练之旅。从第一天开始,我们的生活充实而紧凑,让我仿佛回到了高中时代。在前三个星期里,我们白天上课,晚上写作业,如此循环。起初,我以为这次培训会像黑马程序员一样的技术培训那样,每天充斥着大量的技术知识灌输,但实际并非如此,课程的知识密度并不高,每天只涉及三四个知识点,更多的是鼓励我们自己动手练习,深入理解这些知识。
初入训练营,我迅速发现其他同学都非常出色,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方面,我深切感受到了与他们之间的差距。当我还在使用传统的for循环编写Java代码时,他们早已将stream API用得出神入化;当我在为第二天的stand meeting发言的内容苦恼时,他们早已出口成章。
在最后一个星期的模拟项目中,我们小组成功完成了名为“鹰眼”的电影购票系统。虽然项目本身难度并不大,但我们学到的不仅仅是项目技术,更是敏捷开发的流程,这些将被应用到实际项目中。何为敏捷?它是否只意味着项目开发速度快?实际上,敏捷并不是指速度,而是关于如何应对迅速变化的需求,这是一种软件开发的能力。老师们扮演投资人的角色,从产品的角度对我们的系统进行评估。
在这次的训练营里,我认为我们真正学到的不是技术本身,而是高于技术而存在的编程思想。技术只是一个载体,传授编程的思想才是老师的最终目的,无论是敏捷活动,还是代码质量的追求,都是老师们授人的渔。像技术上各种各样的奇技淫巧,都能在广大的互联网中找到各种各样的学习资源,可是思想这种 high level 的东西,可不是看一两个视频一两篇文章就能感受到的,而是需要一段时间的熏陶和老师的亲自指导,这恰好也是线下培训和线上培训不一样的地方。尽管我也只掌握了皮毛,但也是略知一二,我会在日后的工作中进行实践,尝试拥有更深入的理解。TW带来的,更像是编程启蒙。
在这次的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我们真正学到的不仅仅是技术本身,更是高于技术的编程思想。技术只是一种载体,老师的真正的目标是传授编程思想。无论是敏捷开发活动还是对代码质量的追求,都是老师们传授给我们的宝贵经验。技术上的奇技淫巧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找到各种学习资源,可是思想这种 high level 的东西,可不是看一两个视频一两篇文章就能感受到的,需要经过时间的积淀和老师的亲自指导,这也是线下培训和线上培训的不同之处。尽管我只是掌握了皮毛,略知一二,但我将在未来的工作中不断实践,力求更深入的理解。TW带给我的,更像是一次编程的启蒙之旅。
和身边优秀的人相处,本身也是幸运的事。大学期间,我加入了汪哥的实验室,那里的师兄师姐都非常优秀,本来可以和他们一起进步,可惜遇到了疫情,回校的时候师兄们已经毕业了。我已经不记得在实验室里学到了什么具体的知识,唯一铭记于心的就是跑步,因为汪哥规定,进入实验室的条件是每个人每个月要跑30公里。不得不说,他是一个独特的人,因为其他实验室的老师通常要求学生掌握特定的知识或达到一定水平才能加入,而汪哥只要求跑步。四年匆匆而过,我也看到他也坚持了四年,无论风雨,我查看咕咚时,他经常已经跑了10公里。受到他的影响,我也从每次跑3公里逐渐增加到5公里,从跑前的准备活动到跑后的拉伸,我一直坚持至今,尽管中间有因各种原因而中断,但这份精神传承了下来。正如俗话所说,三人行,必有我师,无论是小组的同伴、TW的老师还是小组的导师,每个人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着我,正是这群优秀的人,燃起了了我追求卓越的勇气。
我不禁思考,每个进来的人都肯定有他的过人之处,或者说有某些亮点使他们在众多候选人中脱颖而出。在我的面试中,有一个面试官在接近结束时突然询问我是否有个人博客。这让我感到意外,因为我在简历上并没有提及我的博客,而且在以往的面试中也从未遇到这种问题,通常都是关于技术和项目的。幸运的是,我碰巧拥有个人博客,将链接分享给了他,又继续聊了一会,后来我才知道,他是Senior Manager。我猜想,或许正是这个小小的习惯,才让面试官留下深刻印象,才有机会让我有机会来到这里。
一个月的光阴,转瞬即逝,结业的那一天竟有点不舍,这仅仅是新征程的起点。接下来的一个月,我们将投身到真实项目中,这将是我们的第一次实战,我也会抱着严谨的态度,去挑战真实的自我。